什么时候连QS世界大学排名都这么明目张胆的放弃考虑留学生的情绪了?
QS作为4大排名机构之一,常常比其他3个榜单更吸人眼球,也更受认可,尤其是一些企业,上来就卡QS世界大学排名,以至于留学生照着qs择定自己的目标学校。
但是任何榜单(不管是世界大学排名还是具体学科排名)我们都要客观看待,既接受它带给我们优势的一方面,也要妥协其不合理的地方,比如去年Emma盘USNews世界大学排名时就说了,QS偏袒英式体系的学校,老牌英校的排名都名列前茅,USNews毋庸置疑更偏袒美校。
一、QS世界大学排名指标变化
之前是这样的:
学术声誉:40%
雇主声誉:10%
单位教员论文引文数:20%
师生比例:20%
国际教师比例:5%
国际学生比例:5%
现在是这样的:
学术声誉30%
单位教员论文引用数20%
国际研究网络5%
雇主声誉15%
就业成果5%
师生比例10%
可持续性5%
作为对世界大学的评比,学术声誉比例下降10%,很难想象对于1所高校,QS在引导我们更在意什么?
其实提升雇主声誉并新增就业成果这个指标是无可厚非的,毕竟留学之后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就业,不管留在当地还是回国,雇主的评价还是能切实影响到留学生的求职结果,但作为一个世界大学排名机构,不断提高主观成分的打分,也难怪学生质疑学校和机构之间存在不正当利益关系。
二、如何看待港校排名齐降
香港高校在世界大学排名中下跌的幅度与澳洲高校上升的幅度可以说是本次榜单的最大看点,除了香港理工大学和去年保持一样,第65的位置,其余均下跌,以前说的不进则退是一种危机意识的体现,现在理工在港校排名齐衰退的同时保持不退倒显得是一种进步。
学校(香港地区)2023QS世界大学排名 VS 2024QS世界大学排名
香港大学21→26
香港中文大学38→47
香港科技大学40→60
香港理工大学65→65
香港城市大学54→70
不过这里要特别分析一下理工的排名得以保持的因素,之前在帮学生做专业定位的时候就一再强调,理工的课程设置具有十足的前瞻性,紧跟互联网行业,大力投入对智能智造的研究,重视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往往是港校中率先根据行业发展和市场岗位开设相关专业的学校,加上对毕业后的学生也有大力创业扶持,所以在这次调高雇主声誉、新增就业成果等指标变动的QS世界大学排名之下,理工稳如松,风采依旧。
港校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跌,值得一提的是香港科技大学,从40下降至60,足足跌了20名,不少放弃帝国理工、哥大、NYU的学生已经在哭了,跌出50会在毕业落户和投简历时失去一定竞争优势,也有学生为了维护学校表示只看世界大学排名太功利化,花钱买学校title,排名涨了又是另外一副面孔,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可以评论区讨论一下?
三、如何看待澳洲高校排名齐升
在网上看到个调侃段子:新南悉尼高过了清华,墨尔本高过了耶鲁,我土澳从2024QS发布即日起不再是土澳,请叫我钮祜禄澳。哈哈哈哈哈……
学校(澳洲地区)2023QS世界大学排名 VS 2024QS世界大学排名
墨尔本大学33→14
悉尼大学41→19
新南威尔士大学45→19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30→34
莫纳什大学57→42
昆士兰大学50→43
西澳大学90→72
阿德莱德大学109→89
悉尼科技大学137→90
之前澳洲一直是水硕的代名词,排名高、申请难度低,不过很多学生据理力争,说是澳洲高校都是宽进严处,但结合去年澳洲高校对留学生的签证和移民政策放松,很难不怀疑本次排名大幅跃升是配合留学产业化的目的之一。
澳洲九大齐齐挺进世界大学排名top100,有点让人瞠目结舌,尤其悉尼科技大学,一下子进步40名,西澳和阿德莱德的进步也不小,总而言之,澳洲高校本次赢麻了,同理,这些学校毕业的学生,也赢麻了。
四、QS世界大学排名大变对留学生的影响有多大?
很多学生说不信,不认,但又不得不参考,其实每个国家的实力派学术名校,就那么几所,提起内地就是C9,提起英国就是G5,提起香港就是前三,提起新加坡就是新二,无论主观排名如何变动,都不会动摇学校本身的客观价值,更何况还有那么多非综合性高校不参与QS世界大学排名,但仍然在各自领域内岿然不动,吸引千万学子报读。
每次QS排名变动,总有学生忧有学生喜,很难满足所有人的期待,那留学生除了依靠学校排名带来的光环,还要增强自身实力,在各行各业发光发亮,才能为自己争光、为母校争光、为未来的学弟学妹争光,百年树人。
从留学申请到后续就业,Emma愿意成为各位的朋友,为大家答疑解惑!协助近千人成功拿到本硕博offer,感谢关注!
举报/反馈
原文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70035045089563023&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