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高中学校的老师,很高兴和网友们探讨一下这个方面的问题。
在我看来,初中成绩很好的学生上高中以后,成绩下降,甚至出现厌学的情绪,这个是很正常的一种现象。
根据我的观察和思考,可能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高手过招,也是要分出高下的。
小孩子上学,要读六年或者五年的小学,小学毕业后再接着读三年或者四年的初中,学习时间加起来正好是九年,这就是大家所熟悉的九年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阶段是没有升学考试的,小学入学是免试的,初中入学是免试的,所有孩子都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初中毕业后,有些孩子可以到高中读书,有些孩子则没有读高中的资格,被拦在高中学校门外。为什么呢?因为高中不再是义务教育阶段,每个孩子没有接受高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要想读高中,是要经过中考选拔的,要经过一番淘汰。中考录取率大约在50%左右,也就是说,二分之一的孩子可以到高中上学,二分之一的孩子则丧失了高中求学的资格。
简单说,凡是能够考上高中的学生,都属于五品以上的高手,五品以下的在中考这场江湖厮杀中纷纷落马了。
这些五品以上的高手,只是相对而言的,参照物只是就读的初中学校。通过中考,每所学校五品以上的高手,都集中到几处高中学校里。他们到了高中,来到自己的班才发现,周围全部是与自己武功相当,甚至是比自己还要厉害的高手。原来存在的那种优越感荡然无存。
这种结果很快就能见分晓。比如,入学以后的月考、期中考、期末考,这样的考试,就相当于江湖之中的高手过招,无论功夫有多高,总能分出高下的。
题主所说的成绩普遍下降,其实是指班级排名或者年级排名,而不是具体的文化课成绩,因为初中文化课成绩和高中文化课成绩根本没法比较的。
这个很好理解的。比如张三在东方红初中读书的时候,在全班25名,全年级300名;而到了高中以后,在全班成了40名,全年级2800名。这个成绩在家长看来,在亲朋好友看来,的的确确是下降了。但是这种下降是很正常的,原来的初中学校还有一半左右的学生在张三的后边。读高中以后,排在原班25名的张三或许就成了高中新班级的倒数几名呢!
第二个原因,成就感不复存在,失去学习信心。
到了高中学校,经过几次过招以后,发现自己原来的那种“优势”没有了,从原来家长口中的“好孩子,老师口中的“好学生”,变成了现在的“差生”“边缘生”,心里不好接受这种现实,自信心备受打击。
有些孩子的抗挫能力很强,能够及时调整心态,转变学习策略,可以尽快适应这种改变,从而做到稳中有进,甚至异军突起。
有些孩子的心理很脆弱,遇到这种“挫折”以后,不是想办法适应、改变,而是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老是觉得自己很笨,在困难面前“服软了”,失去了学习的信心,产生了厌学情绪。这样的孩子,结局就是一蹶不振,再也没有咸鱼翻身的机会了。
第三个原因,高中学习节奏很紧张。
我家孩子正在读初一。在原来的时候,我对初中教学和管理还是存在一定偏见的,以为只有高中学校抓得紧、管得严。直到孩子读初中以后,才发现初中学校管理也很严格,包括到校时间、作业布置、老师要求等方面一点也不比高中松,甚至更加严格。很多次,我都把孩子所在初中学校的家长微信群截图发到我们高中学校老师的群内,意思是让老师们看看初中学校的要求。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说高中学习节奏紧张呢?
主要是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高一课程开设了九门课程,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文化课全部开全了。在初中阶段,没有哪个年级能够开全的,都是开设一部分而已,比如初一没有开设物理和化学,初二没有开设化学,初三没有开设地理和生物。高中一下子开齐九门课程,上去就给了高一学生一个下马威,感受到了高中课程的不容易。
二是高中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要比初中阶段大得多,难得多。对同一个学科而言,初中知识记忆性的知识较多,理解性、探究性的知识偏少。高中阶段的知识理解性、探究性的知识多,甚至教材知识都记住了,也不见得会做题。
三是很多学校为了赶在高二下学期后半段转入高三一轮复习,也会加快教学进度,尽快完成高中新授课的内容。对一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跟不上节奏,容易掉队。
松子老师有话说
对题主关心的这个问题,找出原因还不是目的,应该给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办法才是最终想达到的目的。
假如孩子读高中以后,出现了成绩下滑,甚至厌学情绪的话,家长不要紧张无措,不要着急上火。
在这里给出三点建议:
1、给孩子讲讲“高手过招,也分高下”这个道理。让孩子明白,在原来就读的初中学校是学习好的学生,但是到高中读书的孩子,都是初中学习好的孩子,因为那些学习不好的孩子都没有考上高中呢。比较的对象变了,结果自然也会发生改变,让孩子从心里接受这种落差。当然,家长首先要接受这种落差,不要责怪、埋怨孩子。
2、了解孩子在高中学校的表现,找出学习下滑的原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智力因素、勤奋程度、时间利用、学习方法、听课状态等。看看孩子成绩下滑的原因属于哪一类,然后再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纠正。
3、鼓舞孩子的士气,重新振作精神。简单采用“心灵鸡汤”式的口号或者说教,效果并不好。因为现在的孩子获取知识的渠道太多了,他们懂得的大道理可能比你懂得还多。那怎么办呢?最好找一些生动鲜活的案例,能够触动孩子的内心灵魂深处的案例,激发起他奋斗的动力。
话说回来,并不是每一个高中生都能升入大学,毕竟大学升学率不是百分之百,特别是本科的升学率平均在50%以下的水平。因此,不要给予孩子太大的压力,也不要寄予太高的期望,免得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在我看来,只要孩子健健康康,阳光生长,成绩好坏倒是其次的,毕竟“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您说呢?欢迎留言和评论。
举报/反馈
原文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6351370148574896&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