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稿作者:溶安
最近23届毕业生陆陆续续都在返校,工作都在逐项进行,论文降重、论文答辩、拍毕业照等等。
2023届的我,前天晚上也回到了学校,从英语专八考试开始,一点点地处理毕业相关的事宜。离在校学籍注销的那天越来越近,我却越来越觉得自己“里外不是人”。
01
“总在盼望,却总在失望”
考研,那是数百万人在打擂台,压力不是一星半点。
早上灰暗还笼罩着大地,路上只有零零星星的人,图书馆门口却早已排起了长队;夜晚静悄悄的,只有外面传来树叶沙沙的响声,偶尔夹杂着翻书的哗哗声。
第一次做2019年英语一真题我只拿了34分,我似乎永远都不会忘记那个分数。对于自我感觉英语还不错的我来说,这大概是这辈子得到的最低分的英语成绩了。
我是一个理科生,对政治和历史就是“一知半解”,在做肖1000的时候多次怀疑自己对错了答案!
下定决心跨专业,还跨到了出了名“卷”的新传,即便是早就做好了“分数线会很高”的心理准备,在出成绩的一刹那还是忍不住骂了一句脏话。
23考研er面对的压力不仅仅来自学业,还有疫情。考研的第一天我刚好阳了,政治和英语考试我都是提前交卷的。做完卷子我就盯着考场里的挂钟,等到可交卷时间立马举手,交了直接跑到教学楼外的草地躺下。
当时的我感觉再多一秒都坐不住了,腰像是断了一般疼,头则像是到达了爆炸的临界点。
考试前几天身边的人接二连三地被感染,宿舍楼里充斥着看不见的病毒,所有备考人仿佛都在心里揣了只小兔子。
疫情防控、早出晚归、挑灯夜战、背不完的内容、模考的打击、一周四节的专业课、期末考试的准备……备研的那段时间宿舍里说的最多的话就是“考研人哪有不疯的”。
成绩出来以后,有一大批23届毕业生又陷入了另一轮沉思:是二战,还是找工作?二战那便是再经历一遍过去一年的疯魔日子,甚至因为更大的压力而更疯魔,找工作又找不到双向奔赴的工作。
总感觉这样不对,那样也不对。
02
“不尽人意,所以不知所措”
就业压力是那五指山,23届毕业生就是那孙猴子,想逃,却逃不出。
对于考研没上岸的学生来说,他们因备考错过了实习与校招,踏入职场的机会自然是更少了。不得不说,这批人的时间只能用“稀碎”来形容。
考完笔试的时候,2022年已经过完了,且距离2023年的新年也没几天了,这个时候找工作一点都不简单。
在笔试过后只要估分不是特别低的人都会开始准备面试或者调剂工作,一直到出国家线。同时这段时间是大家写毕业论文的高峰期,实习又显得那么地无法协调。
而后又该返校处理各项毕业事宜了。这其中甚至会有一些别的考级考试需要备考。
对于参与了实习的学生来说,毕业前实习期一到,各单位表示不提供转正,或者正职岗位已满。回学校呆三两个月后,跟参加了考研的同学们一起开始在社招的泥潭里挣扎。
家里人也着急得不行,父母一心想着为孩子寻一门好工作,四处问亲戚朋友,四处买人情。
本身的就业压力加上家里人无形的施压,23届毕业这批年轻人们的“束手无策”被无限放大。
自己想做的工作被家人认为“没有前途”,家人找到的工作自己又觉得“志不在此”。家庭矛盾一直在“精神富足”和“金钱富足”之间一次次爆发。
有一部分学生会为了逃避就业选择二战,有一部分为了追求心里想从事的工作而与家里人闹翻,有一部分迫于生计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还有一部分开始了摆烂生活。
03
“眼前的苟且之外,是诗和远方”
是继续深造,还是选择踏入职场,这没有错与对的区分,只是个人根据自身的情况和条件所做的决定。沉下心来,我们会发现“里外不是人”其实是“里外都是人”。
在我妈妈看来,一个人不上学了就该正儿八经找个班上,然后组建家庭,生儿育女,到老了就养老。这没有错,大部分人的生活轨迹也是这样的。
但人生并不是上学和上班的总和,更多的是这两者之外的“生活”。头顶耿耿星河,脚踏江山万里,奔赴诗和远方。
23届毕业生离正式毕业还有两个月的时间,这两个月足够为后面的人生做出一个规划了。
对于在“二战”和“就业”间摇摆不定的同学:
首先就是要正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分析自己考不上的原因,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学习。如果自己学习方法找不对,学习效率低,一战备考的整个过程都如此,那可能是不太适合二战的。
其次,问问自己是否能够扛住二战的压力,包括学习热情是否高涨、家人是否支持、生活能否保障、身体吃不吃得消等等。这大概是最多同学在思考的问题。
身边大部分想要二战的同学都怕再次失败,心里的热情不再支持自己再过大半年的备考生活。
再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收集信息,审视自己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对职业的影响。
对于决定从事某工作但遭家人反对的同学:
先是要联系实际考量这份工作能不能养活自己,能否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更好的条件;然后考量自己对这份工作的热情是否能支撑自己面对艰难的“万事开头”。
最重要的是坐下来与家人心平气和地解释和分享自己的职业规划,让家人放心。
这也是我目前所处的情况。对于我想从事文字工作的打算,我的妈妈觉得没有什么前途,同时我又觉得她介绍的那些所谓的“好工作”并不是我所擅长的,也不是我所感兴趣的。
我给妈妈说了我的职业规划,我拒绝之前那些offer的原因,我尽可能让她理解什么是内容运营、新媒体运营,希望她能给予我肯定。
最亲的人的否定和怀疑其实一直都是人们做决定最大的影响因素。
对于决定二战但遭家人反对的同学:
最应该做的是了解家人的反对原因。原因其实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较现实的金钱问题,这可能需要自己在前期备考打打零工,保障生活。
另一个是担心自己第二次备考压力更大,这种情况则可以跟家人开诚布公地聊聊,跟他们总结自己的一战经验,表明自己的决心,让家人放心。
无论是选择二战还是就业,都需要考虑自己所期待的生活。想拥有一个怎样的人生,想拓展什么技能,想培养什么兴趣……人生路上的每一个选择都应该是为了“生活”,而不是“生存”。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心之所向,皆为阳光。
-end-
举报/反馈
原文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4239514583533047&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