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作文:6套题中有何深意?

ead217d8ae3e354c774074b45a67e76a.gif

6月7日,2024年全国高考拉开大幕。随着第一门考试科目结束,高考作文题引起人们热议。

人工智能、“嫦娥四号”、“自定义”……今年的作文题涉及领域广泛,贴近当下实际。它们有何突出特点?意在考查什么?背后蕴含什么样的教育导向?“新华视点”记者采访多名专家和一线教师进行解读。

088b8af1b10768433a763c8199f58d34.jpeg

6月7日,在北京钱学森中学考点外,考生们等待进入考场。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突出特点:时代性、开放度

2024年高考语文共有6套试卷。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命制全国甲卷、新课标Ⅰ卷、新课标Ⅱ卷的3道作文题。天津、上海各命制1道,北京命制2道及1篇微写作。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命题专家表示,作文题不在审题立意上设置门槛,让不同的学生结合生活体验或社会议题都能找到写作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个性写作,助力创新人才培养。

新课标Ⅰ卷作文题“答案与问题”聚焦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新课标Ⅱ卷“抵达未知之境”将太空探索融入题目、北京卷讨论中华经典“历久弥新”……专家反映,看到作文题,时代气息扑面而来。

“今年的作文题时代性鲜明。互联网时代科技迅猛发展,人文思考显得尤为重要。作文题很好地捕捉到了这一点。”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王宁说。

命题简洁、意蕴丰厚,是今年高考作文题的一大亮点。

比如,新课标Ⅰ卷作文题材料48字,全国甲卷材料53字,上海卷题目一共才64字。

“简约的作文题干凸显关键词,让考生快速抓住要害,减少构思阶段的纷扰,便于快速破题。”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童志斌分析说。

社会与个人的关系,也是今年作文题聚焦的关键词。北京卷的“打开”、天津卷的“自定义”、上海卷的“认可度”,都与个人体验息息相关。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表示:“这些试题设计具有开放性,让擅长不同文体的学生都能有发挥余地。”

考查重点:思辨力、怀天下、真表达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命题专家介绍,今年作文命题希望学生针对特定现象去观察、归纳,凝炼想法、提出问题,体现思维的形象性、深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

例如,全国甲卷作文题探讨的“相处”“交流”“相遇”是青少年成长中人人要面对的问题。这一话题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话想说、有话可说。

“好的作文题应该具备亲和力、伸缩力、思考力,贴合学生的身心规律和生活实际,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展开真实贴切的思考。”成都市石室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李奇表示。

“嫦娥探月等重大科技新闻进入作文题,说明考题与当下热点的贴合度很强。”合肥一六八中学语文学科主任黄艳艳认为,今年作文题提示广大考生要胸怀天下,更加关心国家大事,更多关注时代变迁。

6f1f790703de30b7472088a1a854d860.jpeg

6月7日,考生在安徽合肥市五十中学天鹅湖教育集团天鹅湖校区考点内候考。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融合科学与人文、个人与社会,意在强化对创新人才潜质的考查。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命题专家表示,这些作文题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着力考查学生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解决真实问题,学会沟通、善于表达。

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务处主任高嵩博认为,这提示考生要注重夯实基础关键能力,减少刷题、押题等套路化训练,真正感悟语文魅力,学会表达自我。

教育导向:考教衔接、全面发展

在专家们眼中,每年的高考作文题都是语文教学的“风向标”。从关注个人成长到关注科技发展,从强调理性思辨到强调个性表达,今年题目蕴含的教育观、成长观、发展观有鲜明的指导意义。

树立学用相长的教育观——

专家普遍认为,近年来包括作文题在内的高考语文题目充分体现了考教衔接的命题思路,引导教师和学生更加注重课堂学习。

“新课标Ⅰ卷的作文题与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单元有很强联系,这提示我们在教学中应以教材为主,应教尽教。”浙江临海市回浦中学特级教师张永飞说。

引导理性健康的成长观——

今年,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大多为“05后”,这一批学生在日常交流中普遍更为直接、更有个性。通过作文鼓励他们“我手写我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观念,是当前作文题命制的重要任务。

“纵向比较近几年高考作文题,能很明显感觉到,作文题引导学生既要有宏大的外部视野,也要有对人的发展、青年生存状态的观照。”李奇说。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命题专家表示,作文题关注学生成长中的困惑,鼓励他们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引导他们通过坦诚交流来处理矛盾、解决问题,树立理性的成长观。

强调开放创新的发展观——

写作能力背后有思维能力。专家表示,今年的作文题强化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的考查,引导学生提升思维品质;增强试题的开放性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培育创新精神。

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丛治辰看来,今年的作文题提示学生,学习不是封闭的,而是敞开的,与现实、远方有密切联系。超越机械学习,保持对外在世界和内在自我的感知,就能更好面对日新月异的变化,既答好高考作文题,也答好人生的命题。


来源:新华社

记者:徐壮、杨湛菲、俞菀、吴晓颖、周畅

新媒体编辑:张雨楠

d1d90824dba7b8e852d115f27e4152bd.png

1cd0f91f17179f3fa7892bf381121261.png

如需交流可联系我们

邮箱账号:skwgzh2023@163.com

854f3338253373fb2151fb599ea1dc5f.png

5b3cdf5811525aaa79fea7c57ebeed5c.png

6412a9ff7d1f74c099c4d625b2bcbb2c.jpeg b61d3984abe7a8c0a03fcaf221208e60.jpeg 478afb618b0a316130ebf4d98b826350.jpeg

23aa2e0594dd921c4e84acf76a971e74.jpeg 721a5fc8c7173e3937a09150d217cab0.jpeg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VucNdnrzk8iwX/article/details/139585422?ops_request_misc=%257B%2522request%255Fid%2522%253A%2522171910921916800188517859%2522%252C%2522scm%2522%253A%252220140713.130102334.pc%255Fblog.%2522%257D&request_id=171910921916800188517859&biz_id=0&utm_medium=distribute.pc_search_result.none-task-blog-2~blog~first_rank_ecpm_v1~times_rank-8-139585422-null-null.nonecase&utm_term=2024%E5%B9%B4%E9%AB%98%E8%80%83%E5%87%BA%E5%88%86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2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