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3点提醒
1、2021年的升本人要注意,今年专升本的报名时间、考试时间都因为疫情影响有所推迟,所以对于明年专升本的你们来说,这个时间不具有参考性。建议大家以2019年的报名和考试时间为参照。
2、专升本报名机会只有一次,希望大家密切留意报名时间,千万不要错过报考。
3、今年的录取率可能会有明显提升,建议大家不要只看这个数字的变化,而要去分析影响这个数字变化的原因。把报考人数和扩招人数联系起来看,才是正确的。
今天给大家梳理了一份2021年专升本备考的时间轴,不清楚什么阶段该做什么的同学,可以参考!
首先确定升本意向
为什么要专升本?该不该专升本?专升本是人生十字路口的重要选择,考还是不考,很多同学都会犹豫。无非是有三方面的担心:考不上?错失工作机会?考上了值不值?有的人说学历更重要,是工作的敲门砖,是考试的准入门槛,是晋升的首要条件,更是伴随你一身的文凭。但也有的人说工作经验更重要,企业需要的是有能力和有经验的员工,而不是刚出社会,拿着高学历,但毫无经验的小白。
学历和经验你更看重哪一个?你觉得对于你所学专业来讲,企业更看重文凭还是经验技能?你甘心一辈子停留在专科学历吗?这些是你需要去思考的问题!
其次和家人沟通,赢取支持!
和父母沟通自己的想法,赢得父母的支持和理解。
毕竟专升本还是需要一定的开销,比如报名费,一般在200元以内;培训费,网课大约单科300~600元;面授课程一般3000~几万不等;本科院校学费,二本4000~7000,三本10000~几万。
家人的支持会给你源源不断的动力,所以要给父母说明专升本的重要性,机会的唯一性,以及学历的含金量等。
然后开始收集升本资讯
了解专升本考试政策、科目先了解可以升本的院校和专业,然后根据个人基础水平,做一个初步预估。
一般来说二本院校的竞争比三本院校大,尤其是医学类专业竞争比普通专业大,所以更要努力考高分。
最后拟定目标院校,收集历年招录数据
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考哪所院校?
主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想要去的院校,以及该院校是否招收你所学专业,该专业报考人数,招生人数,以及历年分数线等信息。你们要清楚,专升本大家基础都差不了太多,考验的更多是自身努力和毅力,每年很多基础不好最后还考上二本院校好专业的同学,重要的是你是否有考上的决心和毅力,所以说定目标很重要,那是你努力的方向。
选择升本学习途径
纯自学基础很好,自律性强,考试科目难度不大,竞争也比较小的省份和专业,可以自学。但是前提是你要能买到全面的学习资料。
线下培训班报班有配套资料,也有明确的复习方向。但培训班也容易吃“大锅饭”大家选择之前一定要多方对比。另外,培训班肯定是需要一定的经济开销的。
最推荐:自学+网课如果备考时间充足,建议可以先采用自学+网课的形式,自己买一套升本资料+视频课程跟着老师学,把基础知识点过一遍,如果觉得ok,那么你可以省下下几千上万的培训费。
升本备考时间轴
1.
基础复习阶段(7月~11月)
制定复习规划
分科制定详细的复习规划,重点抓英语单词和语法部分,这是基础中的基础。
专业课可以放在后面,前期主攻公共课。分科目做好详细复习规划。最好以周和月为单位,宏观计划和微观计划都要有。
展开地毯式复习
公共课复习注重夯实基础,做到不留死角,这一阶段复习不用做很多难题和训练,只需要跟着视频课老师讲解的节奏来,一步一步吃透每个知识点,把基础打好。
处理好上课和复习的关系
尤其是一定要处理好实习和升本的关系,还有平衡专科院校课程,尽量挤出更多的时间来备考。
寻找本友
初期阶段最磨耐心,诱惑又多,可以找一个或两个升本伙伴彼此监督鼓励。
注意:此阶段同学们一定要稳扎稳打,千万不能复习到一半觉得升本太难,知识点太多就又开始犹豫了,或者看到别人找到了好工作,又心动的想要去招聘会。还是那句话:既然选择了就别后退,别犹豫,只管向前就好。
2.
强化提升阶段(11月~次年2月)
展开第二轮复习
公共课:强化阶段主要任务是刷题,尤其是专升本各章节知识点对应的题目要全部吃透,每刷一道题都要去回顾一遍这个题对应的知识点。
同时现阶段要注重梳理、构建知识体系,理清考试脉络,参考升本大纲,找出考察重点、难点。
专业课:第二轮专业课应该要上场了。公共课除了刷题之外,其余时间用在专业课上。
关注政策变动
各高校招生计划、专升本考试大纲、招生简章等政策会在12月开始陆续公布。留意报名时间和现场确认时间,千万不要错过报名。
关于报名时间问题,可以先参考一下之前的时间。
专科课程期末考试
利用短时突击的方式通过专科课程考试,争取不要挂科。部分省份专升本是要求专业成绩排名的,所以专科课程也不能荒废。
3.
考前冲刺阶段(3月~考前)
总结归纳
整理错题本,梳理核心知识点和易错知识点,查漏补缺,扫清知识盲区。
再三提醒大家,一定要准备一个错题本,后期复习会很有用。前期学习不要懒,积少成多,冲刺阶段错题是精华。
做历年真题
成套练习,同时掐表做题,训练自己的速度,模拟考场环境。
心态调整
劳逸结合,调整作息时间和心态,注意饮食和身体,保障充分的精力。
原文链接:https://www.163.com/dy/article/FJOMNBES0536GCX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