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大学本科课程考核方法改革实施办法(试行)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高校课堂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指导意见》(教党[20XX]51号)和《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XX]2号)等文件精神,推进课堂教学和考核方法改革,加强学生学习过程考核力度,充分发挥考试在教学过程中的评定、引导和激励功能,根据我校全面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内在需求,特制定本实施办法。一、指导思想以学校办学思想和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知识、素质和能力协调发展,落实课堂教学教师主体责任,增加学生课业难度、以考促教、以考促学,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学习的能力;激发教师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以考核方法的改革推动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变革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本科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二、目标和任务积极开展考核方法改革,丰富考核形式,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加强学习过程考核和效果反馈,将课程考核贯穿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突出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动手能力的考察,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管理和考试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推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实施办法(一)考核方法改革实施范围本科各专业所有课程,含:公共基础课、素质类公共选修课、学科平台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教学环节等。(二)加强考核过程管理,创新考核形式与内容1.实行过程考核为主,期末考试为辅的考试制度:学校建议在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的基础上,在每门课程学习过程中,新增4-6次过程性考核。2.主讲教师可自主选择过程考核形式。教师可根据课程特点和考核目的,采取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口试、成果性考试(综合文献调研报告、设计项目训练、作品展示、课程论文等)、知识竞赛、计算机网上考试等多种日常考核形式;需要印制试卷的,由主讲教师按照XX大学试卷审批程序交教务处统一印制;必修课程的期末考试原则上仍然采用闭卷笔试。(三)规范成绩评定方式,考试成绩正态分布1.最终成绩评定要求。学生成绩评定由形成性评定和终结性评定(期末考试)组成,以百分制计算。课程总成绩中,属于过程性考核的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所占比例,要根据不同专业、课程要求分类区别对待。学校原则上确定一个总体范围:课程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0-60%)和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40%);具体分配比例由教研室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确定,并报院、系(部、中心)教学管理部门审批、备案。根据《XX大学试卷命题、审批、批改及管理规范》要求,平时成绩、考试卷面成绩、总评成绩都应符合正态分布规律,若成绩不符合正态分布,如:优秀率或不及格率偏高,任课教师应对此进行分析和总结,提交说明报告,制定改进措施。2.平时成绩评定要求。平时成绩考核以过程考核成绩为主,具体采用何种方式,由教师根据各门课程的特点提出方案,但不得少于3种考核方式,课堂出勤成绩原则上应该不超过总成绩的10%。3.确认学生对成绩评定的知情权。课程考试方案需在上课前公布给全体学生,成绩评定做到公平公正,学生平时成绩记录表(附件1)、试卷分析需与期末试卷一起装订,反映成绩形成过程。试卷装订顺序为封面、试卷印制审批表、试卷分析表、学生成绩登记表、学生平时成绩记录表、参**及评分细则、试卷、封底。(四)提高命题质量,逐步实现标准化考试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组织教师研究和创新提高试题质量的途径与措施。每门课程都应制定考试大纲,参照《XX大学课程考试大纲参考格式》(附件2),院、系(部、中心)需按照专业或教研室完成考试大纲的汇编工作;命题过程中需不断提高实务操作中常用知识点在考试中的考查比率;减少知识记忆型试题,增加知识运用型试题;平衡主观性试题与客观性试题的比例;积极探索主观综合运用能力通过客观、标准化方式测评的可能性,逐渐实现标准化考试。严把试题质量关,认真执行试题逐级审查制度,切实提高命题质量;考试结束后对试题的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予以分析,并不断淘汰或调整试题,严格控制同一门课程不同学期的试题重复率。(五)推行试卷评讲制度,完善教学质量管理环节日常考核的讲评与反馈可由任课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期末考试的讲评与反馈可在下学期初或在评阅工作结束后进行。四、考核与管理1.学校对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实行校、院、系(部、中心)、教研室、任课教师四级管理。任课教师是命题、阅卷、评分和课堂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院、系(部、中心)对本单位承担的所有课程的考题内容、考核方式、考试分析报告等情况进行审查,并对方案的科学性、执行情况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形成学期课程考试情况评价分析报告。2.每学期学校将组织以督导员为主体的相关专家,对院、系(部、中心)的评价分析报告及相关原始材料
原文链接: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54172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