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与大学之间的衔接主要以高考为主,多种高中以及大学合作并行

导语:目前为止,我国高中与大学之间的衔接基本呈现着以高考为主,多种高中、大学合作并行的局面。高考制度在我国已经实行了七十年之久,从最初的建立至今,高考经历了被迫中止、恢复、不断改革,已经成为支撑中国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的顶梁柱。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高考作为高中生升入大学的唯一渠道备受社会瞩目,也因此发现了不少的问题。

高中与大学之间的衔接主要以高考为主,多种高中以及大学合作并行插图

01了解国外高中、大学衔接模式的趋势,各国高等教育逐渐走向大众化

1、衔接课程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融合

纵观各国高中、大学衔接教育的发展过程,我们发现衔接教育的发展离不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动,衔接课程的设置也都与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步伐保持一致。在西方国家,早期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的都是些上层贵族阶级,高等教育主要表现为精英教育。随着二战结束,世界各国出现了严重的劳动力缺失还有人口激增。

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们渴望接受高等教育。高等教育不能再局限于精英群体,大众化势在必行。美国是世界范围内第一个完成精英高等教育向大众化高等教育过渡的国家。1973年,美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就达到了50%。随后,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也都开始走向大众化。

高中与大学之间的衔接主要以高考为主,多种高中以及大学合作并行插图1

在各国纷纷迈入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的断裂。这导致高等教育质量直线下滑,严重影响到了人才的培养。因此,各国纷纷开始对高中、大学教育衔接展开研究。

可以看出,高等教育大众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而高等教育大众化也必然会导致高中、大学教育断裂的局面,想要挽救这种局面,高中教育就必须要顺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

研究发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的推进与各国高中—大学衔接课程的设置数量是成正比的。目前,我国处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起步阶段,已出现了高中、大学教育不衔接的问题。在我国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地区,已经有许多学校针对不衔接问题作出反应。

但这仅仅是发达地区的某些重点中学的积极尝试,还未普及到全国。因此,为了保证高等教育和国家人才培养的质量,当下需要建立起一种完整的符合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高中、大学衔接教育模式,并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实行。

2、有独立于高中和大学外的第三方衔接机构

发源于美国的AP课程当下备受全世界的热,全球包括美国在内的60余个国家近5000所大学将AP课程成绩作为录取依据,AP课程考试的规模已达到每年几百万人次。截止2014年,我国也有130多所中学开设了AP课程,每年约有1.3万次的中学生参加AP课程考试。

高中与大学之间的衔接主要以高考为主,多种高中以及大学合作并行插图2

AP课程能够迅速发展,在全美乃至全球得到推广,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它拥有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而这种课程体系的质量管理则是由美国大学理事会负责。在AP课程中,高中负责AP课程的开设与实施,大学理事会负责组织考试评价AP课程的结果,而大学则是AP课程成绩的使用者。高中、大学、大学理事会三者相互独立而又彼此牵制。

宏观上,AP课程大纲的制定、学校课程资格的申请、课程指导、教师培训还有统一考试全部由大学理事会负责。具体课程内容的规划、课程申请、教师队伍的建设、课程内容评估这种微观层面上的实施则由高中自行开展。可以看出,AP课程的管理与实施体现出达标性、因地制宜、课程自主的特点。

3、注重对高中生的升学指导

在德国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衔接项目中,最重要的项目就是引导高中生正确地选择大学专业。德国的教育界普遍认为,在德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后,高等教育质量下滑、生辍学率增加、转专业率上升的根源在于高中生对大学专业没有清楚的认识。在进入大学后,他们发现对自己选择的专业不感兴趣,学习进度跟不上,进而产生厌学情绪。

高中与大学之间的衔接主要以高考为主,多种高中以及大学合作并行插图3

因此加强对高中生升学指导是衔接的重中之重。德国创建了许多此类项目,例如大学走进高中。除了高校老师举办讲座外,还有大学生指导员的参与。指导员是大学经过选拔并培训的在校大学生,他们负责跟有需要的高中生对口联系,为高中生在选择专业时提供帮助。

选择大学生作为指导员一方面减轻了高校老师的负担,另一方面也扩大了帮助对象范围。同时,大学生指导员还可以作为榜样,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励高中生努力学习。具体交流方式也有很多,比如通过各种聊天软件沟通、一起参加学业咨询会、一起去大学食堂吃饭等

德国升学指导不仅有这种线下活动的方式,还有线上的学业选择自我检测系统。高中生可以利用网络问卷自测。测试结果能反馈出检测者的知识倾向、兴趣所在、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预测学生适合哪些专业、不适合哪些专业。学业选择自我检测系统的测试结构和体系都很完整,很多大学的官网上都提供了这项服务。

02深入了解国内高中、大学衔接模式的发展,会对优秀高中生特别培养

我国高中、大学衔接的方式除了高考和高校自主招生以外,有着许多高中与高校的合作。1991年,浙江大学与宁波中学联合开办了教育改革实验班,目的是为了探寻中学与大学更好的衔接途径,对优秀高中生特别培养。

高中与大学之间的衔接主要以高考为主,多种高中以及大学合作并行插图4

该试验班学制两到三年,学生在高中两年学习后参加考试,成绩合格者可以直接进入浙江大学混合学习班,未被选入的学生则继续读高三。这一尝试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那些被选入的学生在进入大学后依然保持着优异的成绩。1998年,清华大学和清华附中在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问题上开展了合作交流。

清华大学派出有经验的中层干部进入清华附中担任校长,清华附中校长也参加清华大学的会议,了解教育的动态和方向,以便更好指导高中工作。同年,“名师工程”启动,清华大学直接派出教授到清华附中执教。清华附中凭借清华大学的各种教育资源,进行中学与大学的衔接,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同样进行尝试的还有上海交大和华东师大二附中,这一合作主要集中在“大学先修课程”。先期由上海交大的老师讲授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信息科学和外语四门大一公共必修课。

若选修的学生今后进入上海交大读书,则这些先修课的学分可直接计入大学学分,若进入其他高校,也可持上海交大开出的证明申请这些科目的免修资格。总体来说,我国的高中、大学衔接模式的发展是以改革大学招生考试方式为主,同时也开展了许多高校和高中的合作项目,对于高中、大学衔接课程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

高中与大学之间的衔接主要以高考为主,多种高中以及大学合作并行插图5

结语:自2003年启动以来,自主招生为国家科学选材开辟出了一条新路。事实证明,那些通过自主招生进入高校的学生在学习能力、科研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方面都十分优秀。但自主招生也存在一些缺陷,例如通过自主招生的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并没有专门的特殊安排,还有些家长利用资本的力量捡自主招生的漏洞,将孩子送入名牌大学。

举报/反馈

原文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4916652442602139&wfr=spider&for=pc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