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OD招聘惹争议,HR为了KPI,无下限邀人“面试”

严格意义来讲上,华为并不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因为它的通信设备业务占比更为大头。前些年,互联网行业还处于蓬勃发展时。华为对求职者开出的薪资待遇,总体上是比不过阿里、字节、腾讯等互联网大厂。因此,很多求职者,都未把华为当做求职的首选目标。

华为内部很注重求职者的学历,是否为985、211。早些年招聘,对外给出的都是些正编岗,但苦于薪资待遇,在求职市场上一直反响平平。为了快速招聘到人,在18、19年时,只要求职者是985、211院校毕业,不管是不是天坑专业,能否直接胜任岗位工作,只要后续愿意加强学习,都是很容易拿到正编岗。

2019年底,武汉率先爆发新冠疫情。随后三年里,各个行业都迎来了不同程度的重创。各大互联网公司不断传出优化裁员、业务线调整被砍的消息后。一切都开始发生了巨变,华为学会了摆谱,开始“恶心”人,先是直接对校招下手,公布了目标院校名单;其次对社招一改往常态度,被网友先后爆出,要求是相关专业毕业,满足985、211学历身份,最好还能有海外留学经历。另一边缩减正编岗位,大量释放OD招聘岗位。

招聘门槛比没发生疫情前足足提高了好几个档次,薪资待遇却没见得有多少增加。未发生疫情前,候选人还能轻而易举地拿到华为正编岗offer,发生疫情后却只能入职薪资待遇更差,身份不到认同感、权限上还有某些限制的OD岗。

在华为干了3年左右的员工,不可能不明白这一点,但他们不会直接对外宣传。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实名对外披露这些东西,被公司内部查出来,会有失业的风险。另外,一开始就跟求职者讲清楚薪资待遇、岗位性质和其他的一些利害关系,像一些985、211对口专业毕业的、海外知名院校毕业、又有知名大厂就职经历,暂时性失业的人,是压根不会去华为面试。对他们而言,与其拿不到华为正编岗,还不如继续待业学习,去冲刺下互联网其厂的岗位来的划算。

但这类人恰恰是华为内部都喜欢的人。华为管理层钟爱这类求职者,但不肯降低招聘要求,也不肯提高求其薪资待遇。像华为这样的大型公司,内部开发的项目,几乎每个月都会经历一次人员离职、调岗、辞退等。项目是不等人的,业务部门天天催着要人,却又看不上那些条件稍微差些的求职者。部门给出的正编名额有限,华为总裁办的几个高层又有意推动继续做大OD模式。

HR直接向部门领导申请正编岗位进行招聘,审批不下来;向上级陈述使用“OD”模式的利害关系,一、既没胆量,二、自己也讲不清楚,三、即便侥幸讲通后,也不知领导会不会采纳还。上面两条路明摆着走不通,自己作为HR若是长期招不到人,则会被组织谈话、会质疑其工作能力和态度有问题,随时都面临被辞退的风险。那HR又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自保呢?

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忽悠欺骗”。华为的招聘者常常利用内外信息的不对称,一方面以刷“无效面试”的KPI,来保住自己的饭碗;另一方面尽可能地忽悠求职者,OD模式与正编岗并无太大的区别。若是遇到稍微有点疑惑的求职者,则会以OD内部每年都有转正的名额来搪塞,催促求职者尽快入职,进而让自己成功拿到业绩提成。

这么说过于笼统,很多人不是能够看明白的。其实,大家仔细观察、思考下就可以发现。最开始,华为的HR和业务部门的招聘者,会在脉脉类的职场社交软件和BOSS类的招聘软件上、统一宣传OD岗与正编岗并无太大的差异,给不明真相的想进华为公司的求职者进行第一步洗脑。

然后,他们会进行第二步动作,就是按照公司正常的招聘步骤,邀约投递简历的求职者,进行相应地上机考试和现场面试。为了让效果逼真点,华为HR不单让985、211类的求职者参加面试,他们还会招聘一些原本就不符公司学历要求的二本、三本、或其他条件根本不符合的求职者,也参与到面试中来,共同来营造出岗位很火爆的假象。

走完上述步骤后,HR就会露出自己的真面目,会地把学历不是985、211、或是专业不符合的求职者PASS掉,美曰其名地以有更优秀、更合适地人选。最后发现成功入职OD岗的求职者,大多数还是那985、211院校、或是有海外知名院校毕业的求职者。脉脉上流传地“就是为了学习OD这块技术”的梗,也是从这里演变出来的 。

这样的招聘手段早已是行业公开的秘密,对于那些能力优秀、不明真相的985、211求职者屡试不爽。即便是到了现在,换成其他公司,依旧还有一定的疗效。

随着越来越的人在网上爆料吐槽OD的模式,很多人慢慢开始清醒过来后,也就没能让华为的HR继续得逞。很多了解过华为招聘的朋友,大家都会发现:在项目忙不过来时,OD会适当降低门槛,招聘一些能干活的人。等到项目稍微开始清闲时,则立马抬高招聘门槛,要求必须是目标院校。

原文链接:https://m.163.com/dy/article/HTCGEEU9055611X1.html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