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中考成绩不理想,家庭陷入情绪阴霾?专家:一次考试“失利”绝非人生失败,超越逆境从“释然”开始

孩子中考成绩不理想,家庭陷入情绪阴霾?专家:一次考试“失利”绝非人生失败,超越逆境从“释然”开始插图

上海中考成绩已于日前放榜,随着各区高中录取分数线公布,录取结果已定。中考成绩的高低也由此成为近期影响不少家庭“晴雨榜”的重要因素。孩子考得好,进入心仪高中,固然皆大欢喜,但如果考得离理想目标有差距,亦或“考砸”了,家长又该如何正确对待?

不久前,一段母亲撕奖状的视频引发不少网友关注。视频中,因孩子中考成绩不理想,一位母亲揭下了孩子满墙的奖状,希望以此作为激励,“高中再把这面墙贴满”。

“千万不要因为一次考试,就彻底抹去孩子付出的努力,更不能打击孩子的自信。”随着暑假进入尾声、新学期开学在即,不少教育专家向家长发出提醒:帮助孩子坦然接受中考结果,带领孩子一起超越逆境,满怀期待开启下一阶段学习,是每个家庭要齐心协力完成的“功课”。

“越是在孩子遭遇挫折的重要关口,越考验家长的智慧。”正如一位专家所言,合适的教育方式能带来一次绝佳的教育机会,不仅能教会孩子如何面对挫折,更能让其明白一次“失利”绝非人生失败。

家长请不要用“失利”来表达中考成绩

今年中考放榜后,复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黄荣华收到身边不少家长朋友的求助。“这些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今年中考失利了。”黄荣华直截了当地给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家长千万不要用“失利”来表达孩子的中考;同样,家长也不要在孩子面前用“失利”来表达自己的失落心情。

在黄荣华看来,“失利”即为被打败、输给对方。但事实上,孩子参加中考、取得自己应有的成绩,考上高一级学校,这无论如何都不能理解成“被打败”。“即使没有考上高一级学校,也不能说输给了谁,同样要对未来的学习抱有信心。”黄荣华分析,一些家长之所以用“失利”这个词语来表达孩子的中考结果,主要是觉得没有达到预设目标。不过,就他了解到的情况看,这些表达“失利”情绪的家长,往往给孩子设定的目标过高,是极不易达到的。

无独有偶。近期网络上,一段母亲撕下儿子从小到大积累的满墙奖状的视频之所以会引起关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这位母亲在面对孩子中考成绩时的情绪表达过于激烈。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教师陈明青直言,这位母亲的做法值得商榷。虽然她的本意是希望激励孩子未来更加努力,但无形中否定了孩子曾经的努力,可能传递的直接信息变为:由于一次中考,此前的努力都被清零。“这种‘激励’可能会成为孩子心中一根永远的刺。”

孩子中考成绩不理想,家庭陷入情绪阴霾?专家:一次考试“失利”绝非人生失败,超越逆境从“释然”开始插图1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

更需要共情与支持

“哪怕这次中考没考好,孩子的人生就失败了吗?当然不是!”青少年心理问题专家陈默直言,随着中考、高考成绩放榜,哪怕孩子没有进入理想的学校就读,也请家长调整好心态。只有家长先释然,才能帮孩子找到问题、走出阴霾。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陈明青遇到过不少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尤其进入高中阶段后,随着学习强度增大,很多家长也绷紧一根弦,对孩子单次测验成绩关注度过高。“在这种高利害、高压环境下,来自家长的焦虑情绪将会笼罩孩子整个高中三年,甚至更久。还有学生产生了高考没考好、人生就再无希望的极端想法,这对孩子的成长显然是不利的。”

“对正值青春期的学生而言,造成他们中考等重要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很多。”上海大学心理辅导中心教师许静在临床咨询中发现,尤其在初二,学生成绩出现波动的情况比较常见。谈及原因,许静分析,也许是正处青春期的孩子产生了叛逆心理,孩子总以“凭什么我要听你们的”这种心态面对家长的教育;也可能是父母过于聚焦孩子的学业,忽略了青春期孩子的内心。“比如,有些学生可能因为老师的一次批评而讨厌一门科目,成绩也随之下滑,但家长只关注结果,没有追溯背后的原因。”许静表示,对这个阶段的孩子而言,来自父母和周边环境的鼓励、赞赏很重要,特别需要尊重、共情、理解和支持,而非一味地指责与发泄。

错误的教育方式

或对亲子关系产生不可逆伤害

对不少学生而言,中考是人生中面临的第一次重要考试,这很可能是人生中第一次要直面的逆境。如何带领孩子一起重新站起来,从逆境中勇敢地走出来,对家长来说,这虽然是一个困难的时刻,但也是真正教育孩子的一次绝佳机会。

“即便孩子中考的成绩没有达到预期,父母也可以通过特定的仪式来激励孩子,但前提必须是尊重。”许静特别提及一点,即便家长的出发点是为了孩子好,但如果选错了教育方式,结果往往背道而驰,甚至对亲子关系产生不可逆的伤害。她的建议是,父母可以和孩子平心静气地谈一谈,从具体细节出发,细数孩子在备考阶段付出的努力,以此鼓励孩子。父母要明确地告诉孩子:一次没考好不代表没希望,未来还有很多种可能。

同济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教授姚玉红曾给中考后的女儿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她问女儿:“如果生米煮成了熟饭,一碗香喷喷的米饭,它的未来就只能一直这样当个‘饭’吗?还有什么其他的可能性吗?”

显然,姚玉红也借着这封信,希望和孩子谈心:即使是优秀的学生,也会一边享受着“优秀”“卓越”等光环带来的好处,一边担心一旦失去这些,别人会如何对待自己。

“很多学生之所以陷入抑郁的情绪中,正是因为他们认为万一失去了这些,所有过去的美好都不会再来,未来也看不到争取的希望。”姚玉红同样认为,考试成绩不理想固然会给孩子带来一些不悦甚至挫败感,但也不失为一次难得的教育契机。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光环并不是人生中唯一重要的东西。当家长不再用错误的方式激励孩子、让孩子从心底否定自己,当“优秀”“卓越”不再成为沉重的负担,孩子们就能凭借自己的力量超越逆境,收获成长,未来的路也会走得更轻松。

作为母亲,姚玉红送给女儿的是这样一段话:当“熟饭”打破只能继续做饭的狭窄命运时,它未来的画面才真正开始大气铿锵。它可以做糨糊、可以捏模型,也可以装入行囊做“去旅游的饭”。

作者:吴金娇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举报/反馈

原文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1738498687043049&wfr=spider&for=pc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