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的题给材料简单考证笔记

偶然念起,随手而得,笔以记之,乃成寄托。简单考证一下材料来源,不涉及写作立意等问题。因为是笔记,所以还会说些不着边际的废话。

首先给出题目吧。网上搜了下,题给材料还是大致相同的,虽然题干的其他部分大同小异。

2011年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1、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2、契柯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

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相关个人信息。

第二句话其实很好找(bushi

第二句话来自于契诃夫(Антон Павлович Чехов)的小说《我的一生》(Моя жизнь),它还有个副标题,叫“一个内地人的故事”(Рассказ провинциала)。

担心剧透的话,可以先看了这篇小说后,再考虑是否阅读下面的内容。

必须说清楚的是,这枚戒指还只是存在于脑海中,想象中的。

这句话对应的原文是这样的(以下参考的是汝龙先生的翻译):

要是有心给自己定做一个戒指,我就选这样一句话来刻在我的戒指上:“任何事情都不会过去”。

但第一句话,情况就复杂得多了。

首先,如果直接搜大卫王于此相关的资料,是搜不到什么的。大卫相关的资料中,流传最广且记录最多的恐怕就是《旧约》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去看一看,到底有没有提到过大卫王的什么戒指铭文。

但要说这个传言实际上不存在的话,难度,尤其是举证的难度,还是非常大的。因为这个命题的证明,在严格意义上,一般会要求搜遍所有相关的文献记载,乃至口头传述之后,才能给出一个严谨的判断。这种命题类似于全称命题,很容易被某个特称命题,即通过举例子,而一举攻破。

不过,在搜寻过程中,你会找到一个很相似,而且还有名得多的传说:所罗门王的戒指铭文——“这也会过去”(英文:This too shall pass ;波斯文: این نیز بگذرد‎/ īn nīz bogzarad;希伯来文:גַּם זֶה יַעֲבֹר‏/Gam zeh ya'avor)。这个故事也有好几种版本,大致都是:因为某种原因(做梦啊整侍卫长啊等等),所罗门要求找一个特别的戒指(或一句特别的话),而费尽心力最终找到的,就是这个刻有“这也会过去”这句铭文的戒指。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传说并非来自于《旧约》或《新约》,它主要来自犹太人的民间传说。甚至,关于这句话及其传说,目前可考的最早来源是,1848年时,一个由古英语引用的波斯寓言。而这句格言之所以能在西方世界广为人知,似乎可以归功于,1852年,英国诗人爱德华·菲茨杰拉德(Edward FitzGerald)对这一寓言的重述,以及1859年9月30日,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在一篇演讲中的引用(此时他还不是美国总统)。主要的参考文献见下:

en.wikipedia.org/wiki/This_too_shall_pass

"The Revolutions in Europe", Blackwood's Edinburgh Magazine, May, 1848, p. 638.

Leiman, Shnayer Z. (Spring 2008). "Judith Ish-Kishor: This Too Shall Pass". Tradition: A Journal of Orthodox Jewish Thought. 41 (1): 71–77.

Taylor, Archer (1968). "This Too Will Pass". In Harkort, Fritz; Peeters, Karel Constant; Wildhaber, Robert (eds.). Volksüberlieferung: Festschrift für Kurt Ranke. Göttingen: Otto Schwartz. pp. 345–350.

这个有名的传说,在此次考证中,可以说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此,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归谬法,来极大程度地排除掉,前面作文题中,关于大卫戒指铭文传说的实际存在可能性。假设这两种传说都是存在的,即同时存在的。而且很明显,所罗门的传说要比大卫的传说有名得多。现在我们从所罗门的角度来考虑:这个戒指上的铭文含义与他爸(大卫是所罗门他爸啊)的如此相似,那些费尽心思寻找的人,直接拿他爸的那个,或者仿造一个,不就完了?而且,所罗门也不过就是拿到了个铭文和他爸那个差不多的戒指,这个故事有什么好值得传颂的?如果是因为这句铭文的深刻含义,那为什么相比于所罗门,他爸的传说就这么不受人待见?如此种种,这些问题的存在表明了这两个传说的难以相容。而既然所罗门的传说在历史长河中占尽上风,那关于大卫戒指铭文传说自然不会流传至今了。

也就是说,由于这个所罗门传说流传至今且仍然盛行,大卫的传说至少不会同样地流传至今且盛行依旧。我自然没法否认曾经或许确实有过这种传说,但它作为一个传说而流传至今的可能性可以说是微乎其微。更何况,这个传说还很可能根本就没有实际存在过。

那这句话总有个出处啊?不然命题人还是瞎编的?

确实有个出处,而且很可能只有这一个出处,那就是上面提到的那本小说,同为作文题第二句话的出处:《我的一生》。但必须说清楚的是,这篇小说最初发表于1896年,或者更直接一点,契诃夫出生于1860年,比林肯的那篇演讲还晚一年。换句话说这是一种源于近代人的“误传”。这个“误传”之所以打引号,是因为这毕竟是一篇小说,小说人物的认识不能直接代表作者的认识,甚至作者可能就是故意这么设计的,以便与后文的“一切都不会过去”相对应。

换句话说,这个作文题的命题人,当时很可能就是看过一遍契诃夫的《我的一生》,觉得这两句话很有意思,适合拿来命题,而且或许有一点小虚荣心,为了显示自己学识渊博,结果查都不查,就直接引用了小说的原文。不过这效果似乎也确实不错,一般人可能都不会想到,这看似无关的,这两句格言的来源,竟同是出自契诃夫的同一篇小说里。只是,这次露怯终于还是在十年后的今天被发现了。当然,也可能早已有人看出来了,只是不去特意点破而已。

以上就是这次考证的主要内容了。

下面说的都是些不着边际的闲话了。

当意识到这两句话出自同一篇小说时,这个作文题就散发出一种不同的味道了。

下面依然会涉及到《我的一生》的剧透,请谨慎选择是否继续阅读。

强烈建议在读过原小说后再来考虑阅读下面的内容。

“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这句话出自主人公的老婆给主人公的信,其主要目的是想彻底离开主人公,和他离婚。她本是主人公遥不可及的存在,只是因为主人公觉得劳动最光荣(真的),主动成为整天劳动的工人,并因此和他中产阶级的家里闹翻,而她也觉得这样很棒,觉得他们两人理想兴趣相投,于是好在了一起。她本来非常喜欢农业,但后来,她愈发真实地认识到农民的令人生厌之处,而主人公却与当地那些农民们越混越熟。终于,她对农业和她的丈夫都失去了兴趣。在她准备前往美国,投身于更有意思的生活中时,她写下了这封信,和这个早已失去兴趣的丈夫断掉最后一点名义上的联系。

没错,对于主人公老婆这种高高在上的存在,一切都可以成为她的兴趣,一切都可以成为她的玩物,包括她自己的丈夫。嫁给他也只是一时兴致盎然,是看得起他;对他没有了兴趣之后,这段已经开始绊脚的婚姻,自然也是想离就离了。“一切都会过去”,没错,对她来说,她有足够的权力与资本(当然准确说是她爹或者说她家给的),来让自己想忘掉的一切都变成过去。

同样地还有主人公他姐姐及其喜欢上的医生。那个医生是已经有了家室的,但他还是和主人公的姐姐好上了,甚至还让她怀了孕。她在有了孩子后依然,甚至更加地爱他了,而他已经对她不感兴趣了。他在大城市与自己的家人继续愉快地生活,把怀有身孕无所依靠的她却如同垃圾一样地给扔在了这个城镇。

没错,对于这些上层社会的人们来说,只要他们想,只要他们愿意,“一切都会过去”。而像主人公这样的人,只能这样默默地背负着一切,继续艰难地活着。即使姐姐已经死去,他还得带着她的女儿,继续生存下去。“一切都不会过去”,这固然是主人公自己主动的选择,但或许也是他除了死亡以外,唯一的选择。

当然了,也不一定要想得多么深刻、沉重,即使是普通的人际关系之间,也会存在类似的事情。在《小王子》(Le Petit Prince)中,小王子不也在最后还是选择离开狐狸,继续前进吗?但狐狸所告诉他的,恰好是“一切都不会过去”(以下均参考的是周克希先生的翻译):

正是你为你的玫瑰花费的时光,才使你的玫瑰变得如此重要。

这其中自然也会有伤痛,比如小王子和玫瑰的分离,比如狐狸在被“驯服”后的眼泪。但是这些东西也并不是全部的内容:

你看到那边的麦田了吗?我是不吃面包的。麦子对我来说毫无用处。我对麦田无动于衷。可悲就可悲在这儿!而你的头发是金黄色的。所以,一旦你驯养了我,事情就变得很美妙了!金黄色的麦子,会让我想起你。我会喜爱风儿吹拂麦浪的声音……

而最终,被“驯服”的狐狸也确实如此。分别时,固然会感到悲伤,但不止于此。

J'y gagne, à cause de la couleur du blé.

原文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9449230/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