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成立不久,袁伟报名选调到战区某直属单位,从事联合作战新型领域工作。彼时的他向往着联合作战指挥一线,憧憬能在新岗位上有所作为,但履新后的实际工作却令他碰了壁。
初到战区后的一次演练,袁伟展开有关联合作战筹划的课题研究。他带领团队忙碌多日,可录入系统推演时,方案却被上级驳了回来,反馈结果是“任务冲突,无法执行”。
由于缺少参加多军兵种联合演练的经历,袁伟在筹划中没有考虑其他军兵种的行动限制,致使拿出的方案前后矛盾。“光有热情还不够”,他意识到,在军兵种知识、联合素养等方面,自己还有许多“课程”要补。
联合作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相比单军兵种、单武器平台“高了好几个层次”。袁伟坦言,“学习”是他工作中最难的部分。“要了解各军兵种部队的能力特征、运用方法、行动限制,有更多的不确定性,要学的东西也更多。”
与此同时,硬件方面也存在很多短板弱项,研究缺乏“趁手”的工具成了联合作战能力建设亟待突破的“瓶颈”。
对于袁伟和同事们而言,2017年是个“不错的开始”。当年,为了开发一款仿真推演系统,解放军各军兵种单位选调的研究人员齐聚一处,了解彼此兵力运用方式和武器装备特点,研究制胜机理,不断在攻防推演中进行思想碰撞。
如何理解袁伟“解码联合作战”的工作?简单地说,这项工作就是通过科技思维理念和现代化信息手段,聚焦联合作战领域,赋能战斗力建设,以软件体系、工程化思维支撑作战,构建和应用军事智能模型算法,更加快捷辅助支撑指挥员决策。
例如,2021年7月河南省遭遇特大暴雨灾害期间,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闻令而动,迅即投入抢险救灾任务。为了更精准、快捷地掌握不同军兵种部队参加抢险的情况,袁伟设计出一款数据统计软件并快速投入使用,将原本需要几个小时的信息汇总分析过程压缩至30分钟,为指挥员更高效地制定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入伍以来,袁伟带领团队开发出百余项系统功能,牵头参与十多项重大科研课题,破解仿真计算、效能评估等难题,为提升联合作战指挥新质保障能力作出了突出贡献。
回想7年前,在中国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浪潮中,袁伟决定走出“舒适圈”。这个喜欢研究战争理论、热爱钻研信息科技的“技术控”,希望能在联合作战的崭新蓝图上留下一笔,在新赛道上实现人生价值。
如今,已成为中部战区某直属单位高级工程师的袁伟实现了当初的预期,仍保持着这份爱好与初心,希望“用科技的手段来解决作战中的问题”。他没有停下脚步,又带领团队投入到AI(人工智能)军事应用研究中。“我只迈出了一小步,要走的路还很长。”(完)
【编辑:李岩】
原文链接:https://www.chinanews.com/gn/2023/08-04/10055327.shtml